![]()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同比分别增长26.2%和21.5%,此前已经连续两年获得全球销量第一的桂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的了一些问题,例如电池性能和充电基础设施至今仍是未能很好解决的两大问题,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也为整个产业带来更多挑战,除此之外,如何更好地实现市场驱动,如何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了快速推广新能源车辆,上海市从2015年开始发展新能源车辆分时租赁的模式,2016年上海市交通委同发改委一起编制了《上海市电动汽车专项规划》,按照规划要求,到今年年底上海市充电桩将不少于10.3万个,从而满足13万新能源车充电的需求,截至到今年6月,上海市现有的充电桩是8.7万个。增速较快,但也遇到了问题和挑战,第一个问题是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不高,整体来看公共和专用区域的充电桩使用效率偏低;第二个问题是公共充电桩的充电费用居高不下,虽然上海市政府在电费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充电桩企业还要收取充电服务费以及停车费,从而使费用增加,甚至出现充电成本比油价贵的现象。 对此,上海市交通委方面也想出几点解决的对策:第一,要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充电设施的技术和标准规范,实现不同厂商充电设备、不同品牌的兼容互通;第二,加强配套电网服务,做好配套电网接入服务工作;第三,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发改委制定新一轮充电设施的补贴政策,维持原先的补贴力度,对充换电设备给予30%的补贴,运营环节上增加对专用、共用充电设施给予补贴;第四,加大力度开展新能源汽车停车问题的研究,逐渐降低充电成本。 做好专业化运维、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紧跟趋势、找准需求快速升级产品和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杨勇表示,未来充电技术将向高功率密度、高防护等级、大功率柔性充电以及远期小功率无线充电等方向发展,充电设施+互联网将有利于充电桩布局,与用户的深度交互,实现对市政、交通、规划的数据支撑服务。此外,能源互联网充电、源网荷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新能源的就地消纳,促进智能微网与电网的能量交互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