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研究自动驾驶的部门,Waymo借由一系列由机器学习驱动的复杂神经网络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进展。 由Waymo打造的无人驾驶汽车“ 萤火虫”实现L5级自动驾驶,没有方向盘和脚踏板。并且,“萤火虫”在2015年完成了全球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旅程。 目前,Waymo已经累计完成800万英里(约1287万公里)自动驾驶汽车公共道路测试,模拟测试里程达到50亿英里(约80.47亿公里)。 自去年4月Waymo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发布“试乘计划”以来,已有数百名用户乘坐Waymo汽车。谷歌方面显然对这一形势感到满意,不仅将Waymo操控中心扩大了一倍,还计划今年再投入62,000量迷你货车加入自动驾驶车队。 Waymo的成功与谷歌的整体操作息息相关。人工智能几乎贯穿Alphabet(谷歌母公司)旗下包括谷歌搜索和广告,云计算,自动驾驶,医疗保健等各条业务线。与此同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在过去几年间谷歌主导的收购案中也有迹可循,导航应用Waze、AI创业公司DeepMind、物联网创业公司Nest Labs都在为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应用铺路。 2018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48.2亿美元,到2021年,预计全球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达70.3亿美元。对汽车销量蝉联汽车销量冠军的中国来说,没有道理在这样的业态发展中置身事外。 而对无人驾驶来说,中国复杂的交通路况应当算得上是对自动驾驶系统的终极挑战,这也是部分业内专家对高级别自动驾驶在国内推广应用心存疑虑的原因。 不过在中国开启自动驾驶研发之前,谷歌还要先解决另一个问题——牌照。目前,国内有针对自动驾驶出台管理政策的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武汉、长春等城市。从人才、企业、配套设施的分布来看,北上广深仍旧是首选。从牌照的发放情况来看,包括上汽、宝马中国等在内的十余家企业已经获得路试资质,其中也包括了腾讯、百度这类和谷歌同样出身互联网产业的参与者。 有了之前与上海经信委的友好交流,谷歌在上海争取无人驾驶牌照的可能性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