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车牌照拍卖始于1986年,真正意义上的拍卖制度建立于1992年。为解决上海交通拥堵的状况,1994年开始首度对新增的客车额度实行拍卖制度,上海开始对私车牌照实行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政策,购车者凭着拍卖中标后获得的额度,可以去车管所为自己购买的车辆上牌,并拥有在上海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区域)使用机动车辆的权利。 上海车牌一直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贵的铁皮”,到目前上海车牌拍卖市场有所降温。 2016年-2018年3月,上海私车牌照拍卖参与的投标人数一直维持在每月22万-27万这一区间,而其每月投放数量维持在1万张左右。不过,期间平均成交价格曾经历了一轮涨幅,由原来2017年初的87685元到 2017年 10月出现一度出现93540元的峰值。 上述情况从2018年7月份开始发生变化。2018年7月,上海私车牌照拍卖参与的投标人数尚存20.2万人,其后便每月以下降1万左右投标人数的速度下降,至2018年12月参与投标人数仅余16.5万人,为2016年以来最低。而平均成交价维持在87500-88000左右区间。 一位车拍网负责代牌车牌人士告诉记者,上海私牌牌照起拍底价2019年将有所上调,调整到89000元。“中标率目前还可以,拉平平均在5%左右”。他告诉记者,之所以私牌参与投标人数减少是因为目前新能源送牌照,“这块的人去掉差不多少了10万人拍牌。” 2016年12月1日起,上海、南京、无锡、济南、深圳5个城市率先试点启用新能源汽车号牌,号牌采用绿底,且比普通汽车车牌多一个号码,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好区分辨识新能源汽车,实施差异化交通管理政策。因此,拥有绿牌与常规私车沪牌就形成了替代关系。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上海2018年1-8月份新增新能源汽车33418辆,同比增长58%,其中私人领域购车占比达到了72%。截至2018年9月10日的累计推广总量已率先突破20万辆,达到了201500辆的规模,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推广量的10%左右。 |